9月11日上午,山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在烟台海阳东方航天港举行“产业链上的山东好品牌”系列现场记者见面会“‘链’出新业态”专场。济钢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刘仕君分享了企业在航空航天产业的发展目标和策略。
刘仕君介绍,发挥山东省区位及工业基础优势,着力构建“北京研发设计-济南制造测试-烟台组装发射”的空间发展布局。重点瞄准生产制造及信息应用方向,大力布局以火箭、卫星及信息应用为代表的商业航天产业项目,聚力打造全国航空航天产业新高地。
一是招引航空航天总体总装头部企业落地,吸引上下游配套企业集聚,构建链式集群。火箭领域,依托测试基地,推进深蓝航天、星河动力、天兵科技、中科宇航等头部企业合作。卫星领域,依托卫星总装基地,推进卫星总体企业及上下游载荷、测运控企业合作。低空领域,以应用为牵引,打造典型应用场景,依托平阴榆山机场招引制造企业落地。截至目前,已与绝大多数商业火箭头部企业建立合作关系,涉及卫星领域企业也基本上形成合作关系。
二是依托现有区位优势,为商业航天发展提供交通运输基础保障。济南市是“四圈叠加”枢纽城市,北接北京科创资源、南通长三角产业集群、西联中原经济腹地、东临海上发射基地,可高效联动区域资源,“公铁水”运输发达,小清河复航后内河段航道具备2000吨级船舶通行条件,经调研可将直径7m以下火箭通过河海联运直达海阳、文昌发射基地,解决陆运超宽超高问题,为商业航天发展提供交通支撑。济钢集团已开展火箭及大型结构件的特种运输业务,运输品类覆盖火箭箭体、二子级箭体、整流罩及氮气箱体设备等;其中箭体直径范围为2.5米-3.85米,最长箭体长度达28米,最长运距2600余公里,已具备长距离、跨区域特种运输能力。
三是依托济南市工业基础,盘活济钢现有要素资源,培育配套制造能力。目前,济钢从配套生产零件、部件(逐步集成为组件、结构件)入手,并依托济南市扎实工业基础,从为头部商业航天企业承制零件、部件开始进入航空航天产品市场。结构件生产方面,济钢与济南二机床合作生产了宇航级标准的20种火箭零部件;电子元器件生产上,济钢协同晶恒电子共同向航空航天大院大所供应产品。航空航天检验检测方面,济钢已引进头部企业航天瑞莱(航天一院下属单位)落户,全面承接检验、测试配套业务;检测试验设备制造方面,济钢旗下冶金研究院依托中国航空工业济南特种结构研究所(637所)协同开展工装、装备结构件、高端检测试验设备制造。其他配套方面,济钢型材为海南文昌火箭发射架提供了高强度方管,气体供应深蓝航天液氧、航天瑞莱等企业单位。低效资源利用方面,济钢将利用废弃矿坑、山体等低效空间,谋划建设液体火箭发动机测试集群;引进商业航天头部企业星河动力,推进火箭结构件产线建设。产业服务基础方面,济钢原有的食品公司,不断向航空航天食品进行转型,生产的月饼、矿泉水等,也是航空航天标准。
有关产品推介,刘仕君重点介绍了济钢在商业航天领域布局的三大核心板块——卫星总装制造、卫星核心部件、火箭动力测试。这三大板块协同发力,已初步构建起覆盖“研发-生产-测试”的航天产业生态链。
核心部组件制造领域,应用于火箭、卫星、无人机的精密机械加工件制造已具备初步基础;航空航天产品的大型结构件(如贮箱、固接环),这类构件直径达5-8米、高度可达几十米,其生产制造能力目前正逐步构建。
在卫星总装制造领域,济钢建设的柔性化、智能化卫星AIT总装基地已经投产。该基地配备整星转运、20吨级振动试验台、电波暗室等尖端航天专用装备,具备通信、遥感卫星的总装、集成、测试全流程一体化服务能力,年产规模可达100颗500公斤级卫星。
卫星核心部件方面,作为卫星有效载荷的关键核心部件,济钢研发的空间行波管可将微波小信号放大十万倍,广泛应用于通信卫星、低轨星座、5G/6G基站等重要场景。目前,已建成多频段柔性生产线,年产能达100支行波管,成功推出Ka55W至Ka170W(宽频)系列共6款成熟产品,各项性能指标均完全满足用户的严苛需求,为星地高效信号传输筑牢关键技术支撑。
火箭动力测试板块中,济钢液体火箭发动机及动力系统测试平台基地占地面积168亩,已建成20吨级、100吨级发动机试验台及动力系统试验台,及相关配套设施,可全面提供液氧煤油、液氧甲烷发动机及动力系统全流程测试服务。
济钢商业航天相关板块的协同发展:一是构建闭环产业生态,贯通产业链条,实现上下游协同联动。二是构建区域性产业集群,带动更多主体参与商业航天产业发展。三是赋能新质生产力培育,加速商业航天规模化应用进程,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持续注入“济钢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