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章利军 通讯员 姚思源
2024年12月份,由马钢牵头组织的安徽省科技攻坚项目——薄规格高性能无取向硅钢关键技术研究与产业化项目启动会召开。该项目顺利实施将为安徽省加快打造世界新能源汽车之都、建设万亿元级汽车产业集群注入强大动力,有望形成产业发展合力,进一步提升安徽省重点产业的科技创新能力,推动产业技术进步与产品升级,为安徽省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这只是马钢在2024年强化高端化战略加速抢占市场的一个缩影。
瞄准新型冷轧耐候钢抓紧研发——
2024年,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巨大的生存成本压力,马钢技术中心聚焦现场和市场,瞄准新型冷轧耐候钢领域加紧研发,大力实施创新力和产品力提升方案,取得了良好成效。为了满足中车集团160千米/小时低速动车升级换代及相关出口需求,马钢技术中心冷轧产品研究所承担了新型冷轧耐候钢的研发任务。在推进技术创新的基础上,该技术中心高度重视工艺的优化、固化,制订了详尽的试制计划,并经过多次调整最终确定了最优的生产工艺。这项先进的生产工艺不仅确保了产品质量的稳定性,还显著提高了生产效率,为项目的成功实施奠定了坚实基础。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该技术中心还深入客户端开展EVI(供应商前期介入)服务,准确识别产品应用环境,有针对性地进行优化设计。经过多次试验和优化,其最终成功实现了冷轧高耐候钢Q350EWL1稳定批量供货,并将综合成材率平均提升了0.4个百分点,实现吨钢降本24元。
国内最大翼缘宽度重型H型钢成功下线——
前不久,马钢长材事业部重型H型钢产线传来好消息,该产线顺利轧制出低合金500毫米×500毫米×25毫米×25毫米规格重型H型钢,性能指标和尺寸精度均达到目标要求。这标志着马钢成为国内首家,也是全球第4家具备该极限翼缘尺寸重型H型钢生产能力的企业。宽翼缘重型H型钢主要应用于高层建筑、铁路桥梁、航站楼和海洋工程等领域,属于H型钢中的“明星”产品,具备良好市场前景。其中,500毫米×500毫米规格重型H型钢在国内型钢市场尚属空白,未来有望成为目前普遍使用的400毫米×400毫米规格H型钢升级替代产品,潜在市场容量较为可观。2020年4有28日,马钢建成了国内首条(国际第五条)重型H型钢生产线。该产线以生产超宽、超厚热轧重型H型钢为主,截至目前已开发出200多个独有规格产品,在高端型材产品领域持续引领行业发展方向。据马钢长材事业部型钢工艺首席工程师张文满介绍,此次轧制的产品比之前生产的最大翼缘尺寸增加了25毫米。为了与世界先进钢企比肩,进一步拓展重型H型钢产品的品种规格,马钢生产技术人员全身心投入攻关。为了不影响正常的生产组织秩序,马钢型钢团队前期反复推演模型,在维持现有设备投入的前提下,采用现有BB5断面连铸坯作为原料,充分利用轧线设备,突破轧边机的深度值间隙,并改变轧机轧制规程设计,反复进行模拟测算,最终使产品翼缘宽度满足目标要求。目前,马钢已具备该产品小批量供货能力。
4项新产品通过专家鉴定——
2024年底,马钢自主研发的18CrNiMo7-6细晶粒窄淬透性渗碳齿轮钢、Q350EWL1动车组用冷轧高耐候钢、S450J0建筑结构用高强宽翼缘热轧H型钢、GL-1250高寒地区铁路客运高强韧机车车轮4项新产品顺利通过省级新产品鉴定。马钢在高端钢材领域的研发实力得到鉴定委员会专家的一致认可,为企业进一步拓展市场、增强品牌影响力提供了有力支撑。
在不久前召开的省级新产品鉴定会上,马钢项目组详细汇报了4项新产品的研制过程、技术特点、生产工艺及性能指标,并展示了实物样品及检测报告。其中,18CrNiMo7-6细晶粒窄淬透性渗碳齿轮钢通过微合金化成分控制和电磁搅拌工艺优化,达成了窄淬透性带宽和细晶粒度目标,有效解决了大模数齿轮晶粒粗化和大规格铸坯中心偏析等难题,相关技术已获得5项发明专利授权,技术属国内领先水平。Q350EWL1动车组用冷轧高耐候钢采用了先进的低碳高铬微镍微铜合金成分体系,并通过热轧控轧控冷协同冷轧热处理工艺,获得了高耐蚀性和高强塑性的优异性能,相关技术获得4项发明专利授权,引领了国内高耐候钢技术的发展方向。S450J0建筑结构用高强宽翼缘热轧H型钢通过优化合金成分设计、改进生产工艺,显著提高了产品的强度和塑性,解决了宽翼缘外形尺寸超差的问题,产品具有高强度、宽翼缘、厚度大等特点,可显著缩短下游应用工艺流程,相关技术获得2项发明专利和1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广泛应用于建筑领域,市场前景广阔。GL-1250高寒地区铁路客运高强韧机车车轮作为马钢在轨道交通领域的又一项新产品,在高寒条件下具有高强韧综合性能,相关技术获得2项国家发明专利,以其卓越的性能赢得了市场的广泛认可,进一步巩固了马钢在高端轮轴市场的领先地位。
《中国冶金报》(2025年01月09日 04版四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