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指间娱乐网2017-03-29 热度:

人死了之后,QQ、微信、微博、游戏账号怎么办?


按照腾讯的规定,想要拿回密码只能按照“找回被盗号码”的方式操作,除了提供逝者本人的基本资料和联系方式外,还需要提供号码的使用资料、保密资料,同时还得邀请账号内QQ好友为其“认证”,“但人都不在了,我上哪找这些资料?”

有人查询微信、微博等社交平台的用户注册协议发现,账号的所有权均属于平台所有,比如用户注册微信时,《腾讯微信软件许可及服务协议》里规定:“微信账号的所有权归腾讯公司所有……初始申请注册人不得赠与、借用、租用、转让或者售卖微信账号或者以其他方式许可非初始申请注册人使用微信账号……用户注册微信账号后如果长期不登录该账号,腾讯有权收回该账号。”

这样的服务协议导致一旦用户死亡,没有密码的家属将面临无法获得处置账户信息的权利。

在大家注册qq和微信账号的时候,一定出现了一个不得不同意的服务协议,不知道有多少人真的仔细看过这些条款。条款指出,我们只有账号的使用权,账号的所有权归腾讯公司所有。

目前,“网络遗产”案件代理属于比较新兴的领域,即使在全国,也很少听闻有此类案件的诉讼代理。“网络遗产”的继承问题相当复杂,在中国至今还没有明确的司法解释和定论。
  
在百度百科里,数字/网络遗产是指被继承人死亡时遗留的个人所有的网络权益和财产,包括个人网络相册、文件、信函和视频等形式,也可分为虚拟货币、用户账号和密码、游戏装备等几类。律师认为,通常状况下,只要符合3个特性就可以被认定为网络财产:
  
第一,该财产的载体为网络;
  
第二,该财产以虚拟形态存在;
  
第三,其所依附的网络平台有监管权,当事人在使用该类财产时要受到运营商的限制。
  
然而,根据我国现行继承法的规定,网络财产并不在遗产的范围内。要知道,继承法及其司法解释均制定于上世纪80年代,当时网络还没有出现,这些问题更是想不到。曾有人向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提请建议:立法保护虚拟财产。但直到目前,如何保护在法律上还是一片空白。

一些能想到的权宜之计:
  
方法一:凭密钥取遗产
  
目前,一些网站也出现了网络遗产托管业务。可涉及QQ号和邮箱,你需要将自己的托管物如QQ的密码写入,然后设计一个数据作为提取密钥。网站会定期发邮件给你,看看你是否还好好地活着,你必须回复这些邮件,告诉他们你一切都好。如果有一天,你不再按时回复了,网站就会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内发送更多的确认邮件,如果仍然不回复,那么你就会被网站假定为死亡或者是生命垂危,你之前存在那里的那封含有密钥的电子邮件就会被发到你指定的对象那里。
  
漏洞:一旦你在外出差、旅行,长期没有回邮件,估计不久,你的亲朋好友就已经收到你的死讯和密钥了,届时自己的密码恐提前被人取走,不少网友也认为隐私难以保护。还有一个中国人难以接受的现实问题是,你愿意年轻轻轻写遗嘱吗?
  
方法二:开设网络公墓
  
南京一家电子公司推出了网络遗产托管业务。账号继承以QQ号为例,需要先签订协议,然后由公司为客户电脑植入一个类似于“木马”的程序,如果程序监控到该账号连续30天无人登录,那么公司将直接联系继承人。而对于希望可以跟自己的QQ、网游账号一起“西去”的用户,则专门开设网络公墓。账号墓地费用为每年10元,而为了满足逝者“人在号在,人不在号也要在”的要求,他们每隔一段时间会为其上线一次。
  
漏洞:有网友认为,账号托管在网上,就需要承担一些风险,比如接受托管业务的电子公司,万一账号被黑客盗走,这个损失该谁承担?
  
方法三:人死,号就必须跟着死?
  
《黑镜(Black Mirror)》第二季《马上回来(Be Right Back)》中 Martha 就因为车祸失去男友 Ash 过于悲痛,利用 Ash 在电脑上遗留的信息,通过人工智能克隆出“男友”。这个“男友”也确实有着像真正的 Ash 一样的语调,开同样的玩笑。
  
虽然不足以代替活生生的人,但像这样的“数字化身”一定程度上也可以缓和亲人死亡带来的伤痛和对故人的想念。

漏洞:从科技角度讲,网络服务器承受得住庞大的永不消失的数据吗?从心理和医学角度上来讲,这样的假想式安慰,对于家人真的算是一种帮助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