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指间娱乐网2017-01-07 热度:

解决儿科医生短缺 需公共财政引导

  广州市财政局副局长朱建华在接受本报专访时透露,2017年,市财政继续安排3000万元用于加强各医院的儿科建设,主要包括对儿科专业培训人员给予生活补助,对引进儿科医护人员予以补助,对儿科床位、儿科门诊量和儿科出院人次等给予补助。市财政还会投入130万元用于公共场所母婴室的建设。

  近年来,在全国多个城市,越来越多的医院因儿科医生不足,暂停夜间急诊或普通急诊。“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预计每年将新增约800万名儿童,可是,《2015年中国卫生统计年鉴》数据显示,全国平均每千名儿童只有0.43位儿科医生,儿科医生缺口至少20万人,供需矛盾突出。如果不能快速增加儿科医生数量,“儿童看病难”现象将愈演愈烈。

  要缓解儿科医生的紧缺现状,根本上是要通过儿科建设来增加医生数量,可是,数据显示,新医改以来,全国儿科医生的总数量反而减少了5000人。原因在于儿科医生工作强度大、压力高、收入低,付出与回报不成比例,导致医生们都不愿意选择儿科。而从医院的考核来看,儿科几乎不盈利,几乎属于公益福利性部门。

  因此,广州通过财政投入来加强儿科建设,可以说是把公共财政用到了实处。用财政投入来逐步提升儿科医生的待遇,引进更多的儿科医护人员,也让现有的儿科医生能够稳定下来,这是解决儿科医生紧缺的当务之急。公共财政最应该投向哪里?就是要投向民生痛点,投向让市民最有获得感和幸福感的地方。孩子的健康成长关系千家万户,也关乎整个社会和国家的未来,应当成为公共财政的重点方向。

  当然,解决儿科医生短缺的问题,不可能全靠财政投入,每年投入3000万元看起来多,但分到每个儿科医生头上也并不多,财政投入更多体现出了公共服务的导向。更根本的还在于通过进一步深化医疗改革,形成更合理的医疗价格体系,让儿科医生的价值能够在市场上得到体现和尊重,让他们能够获得职业成就感,这样才能让更多的医务人员愿意选择从事儿科,才能真正实现供需平衡。